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智能交通发展现状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汽车保有量的
激增,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等造成了越来越巨大
的时间浪费、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交通问题已成为
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重要难题
之一。
资料显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
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同
时,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
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为了缓解经济发展给交通运
输带来的压力,使现有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我国
政府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力度。
智能交通是将信息、通信、控制、计算机网络等
高新技术有效地综合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体系,从
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实时、准确、
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它是目前世界交通运输
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解决城
市交通拥挤、改善行车安全、提高运行效率、减少空
气污染等的最佳途径。可以预见,智能交通系统将成
为21世纪现代化地面交通运输体系的模式和发展
方向,是交通运输进入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
1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情况
1.1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情况
为了推动智能交通技术的推广应用,国家“十
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
和示范工程”确定了包括杭州、深圳、上海、北京、广
州等在内的国内10个示范城市,而在这些城市中北
京和广州走在我国前列。
(1)北京
目前北京市已初步建成4大类ITS系统:道路
交通控制、公共交通指挥与调度、高速公路管理、紧
急事件管理,约30个子系统分散在各交通管理和运
营部门。
在北京市已颁布的《北京交通发展纲要》明确提
出到2010年初步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的近期目标,
并将建立以智能交通系统为技术支持的“新北京交
通体系”作为北京城市交通发展的长远目标。“十一
五”期间,北京市将投资2000亿元用于交通基础设
施建设,其中智能交通在交通总投资中占有1.5%的
比例。
(2)广州
作为全国首批智能交通示范城市之一的广州,
智能交通系统构建包括广州市交通信息共用主平
台、物流信息平台、静态交通管理系统等智能交通系
统的主框架。其中共用信息平台已初具规模。
十五期间,广州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
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和环
境的约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道路交通网络建
设将很难满足交通运输增长的需求。目前,广州市对
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一方面是满足广州市城市发展
和交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满足2010年亚运交
通的要求。
1.2公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情况
目前,公路智能交通技术主要应用在高速公路
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安全保障系统等,已经开发生
产了车辆检测器、可变情报板、可变限速标志、紧急
电话、分车型检测仪、监控地图板等多种专用设备,
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另外,各省的交通主管部门和测绘部门也在陆
续完善公路管理电子地图。安徽省建立了公路地理
信息系统,主要侧重于沿线设施的管理养护机构等
相关数据;甘肃省依靠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GPS为主的空间信息技术,建立甘肃省交通地理信息系
统,分别建立了甘肃省1:100000和兰州市1:5000
的交通电子地图。
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是在我国
公路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又一项智能交通新技
术。2001年,广东省采用组合式ETC技术在广韶公
路、虎门大桥完成ETC示范工程并使组合式ETC
技术进入了真正的可操作阶段;2003年,长沙机场
高速路开通了当时最先进的路桥不停车收费系统;
2005年,北京机场高速公路收费站“升级版”的不
停车收费系统投入运行,新系统增加了抓拍取证、违
章稽查等功能。2007年底,北京市11条高速公路的
56条车道实现了不停车收费,其余223个收费站的
1006条车道安装了一卡通读卡机,实现刷卡电子付
费。上海市虹桥国际机场组合式电子不停车收费系
统(ETC)于2007年7月10日在上海试验开通。
2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情况
我国在ITS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全球
范围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的兴起,进入20世纪90年
代,我国明显加快了对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步伐。
国家科技部于1999年11月批准成立了国家智
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通部在“九五”期
间指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阶段地开展交通控
制系统、驾驶员信息系统等5个领域的研究开发、工
程化和系统集成。在此基础上,使成熟的科技成果
转化为可供实用的技术和产品,该工程研究中心也
将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智能公路运输系统产业化基
地。”国家建设部与欧洲的ITS组织ERTICO联合建
立了EU-China计划;国家科委于1998年11月在
北京举办了我国首届ITS应用研讨会;国家计委在
1999年4月的科技立项会议中将ITS列为100个
重点科研领域之一。国家科技部于2000年3月组织
全国交通运输领域专家组成专家组,起草了中国智
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目前,我国已取得了包括智能
导航技术、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等成果在内
的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交通技术新成
果。
3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存在不足与对策
经过10余年发展,我国交通科研和建设部门已
经在智能交通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由于时间短,
技术基础薄弱以及受到发展阶段的局限等原因,我
国的智能交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经对我国智能
交通系统建设和研究情况分析并结合我省开展相关
工作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3.1我国智能交通发展存在的不足
(1)缺乏统一部署,各省和地区内单兵作战,自
成体系,缺乏应有的衔接和配合。例如,各省或地区
内建设的网络一卡通或不停车收费系统,没有统一
指导和标准,这种情况下一旦全国联网,必将导致重
大损失和浪费。
(2)受制于固有的科研和生产模式,一些先进的
智能交通新技术得不到及时的推广应用,在一定程
度上存在着人力和物质资源的浪费现象。
(3)智能交通系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还没有
被传统的交通行业广泛接受,目前主要行业和城市
在进行规划时还没有将智能交通系统作为规划的一
部分,相当多的城市和行业只是将其列入科技发展
的内容之一。这对促进智能交通技术的推广应用是
相当不利的。
(4)严重缺乏智能交通人才。智能交通技术本质
上来说,是传统的交通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
物,因此智能交通人才应该是即懂交通又懂信息技
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十分缺乏这种人才,这对
继续深入开展智能交通研究是不利的。
3.2智能交通技术发展对策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技术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但可以肯定的是,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极大地提
高交通运输效率,有效保障畅通和安全,增强行车的
舒适性,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因此,世
界各国都必将更加重视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与推
广,并把它作为未来交通建设与发展的优先领域予
以重点支持,通过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全面迅速发
展,最终建立起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现代交通
管理的新体系。
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政府必将更加积极主动
的推动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与建设,这是符合世界
新技术发展方向的,也是建立以人为本、和谐交通的
具体要求。但我国目前尚处于智能交通发展的起步
阶段,应对智能交通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采取有针
对性的措施,积极推动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与建设
进程,为这一新技术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1)建立全国统一的智能交通建设领导机构,建
立健全相关标准规范,有效整合行业资源。
目前世界范围内智能交通技术发展较好的国家都设有国家级的智能交通领导组织,例如美国的
ITS America,日本的VERTIS及欧洲的ERTICO组
织等,这些组织担任统一制定国家ITS发展战略、目
标、原则和标准等,并实现ITS技术和保障产品的通
用性、兼容性和互换性,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减少
局部利益冲突和有限资金的浪费。我国目前尚无这
样的组织,而且由于我国交通运输体制仍属条块分
割状况,铁路、公路、民航、公安、建设等部门分头管
理,这也人为的造成了技术标准不统一、各自为战的
状况,十分不利于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因此,应建
立国家级的智能交通技术领导机构,整合行业资源,
促进全国智能交通技术的协调发展。
(2)大力培养和吸纳优秀的智能交通技术人才,
满足智能交通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智能交通的进一步发展,21世纪交通运输
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而与之相应的是对不同层次的
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与以往大不相同,为此应加强国
内高校及科研单位交通运输领域与国外的交流合
作,将最新的智能交通技术溶入交通运输专业的教
学内容和科研之中,积极培养和吸纳优秀的智能交
通技术专业人才,满足智能交通技术对人才的需求。
(3)积极推动智能交通新技术产业化
应大力加强智能交通新技术的产业化,将一些
已经成熟的、具有良好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加快推广
应用,尽快转变成经济和社会效益;逐步健全针对智
能交通新技术的成果推广转化机制,为科研成果转
化提供平台。
4结论
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从无到
有、从小到大,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标准体系,研究开
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并通过示范城
市开展试验示范。但由于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和观念
束缚,智能交通的进一步发展还存在缺乏统一部署
和应有衔接、成果转化效率低、人才匮乏等制约因
素,应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大力整合行业资
源、加强人才培养和提供成果转化平台等对现行机
制加以完善。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可
以肯定的是,未来若干年内,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
国必将更加重视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并把
它作为未来交通建设与发展的优先领域予以重点支
持。我国应发挥后发优势,积极探索发展模式,为交
通运输业在智能交通这一新技术领域的健康发展提
供有力保障。
 


TAG:
电话:0755-36939350 传真:0755-33650196
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银星科技大厦D605
Copyright©2009-2019 深圳市巴迪泰克电子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备ICP800051890